煎饼界的达人
你首先会想到谁?
武大郎?
这一次,把煎饼秀飞的
是这位自带光环的“兄顿别颈”
不久前
大大带着普京来到天津
实力秀了一波摊煎饼操作
普京牌煎饼馃子
大大为他点赞
提起煎饼馃子,不能不提山东的煎饼
正是先有了山东的煎饼
才有了带有浓厚天津特色的美味小吃
煎饼馃子
煎饼馃子在天津
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
据说最初是由一位山东人首创
开始只是一张山东大煎饼
卷上一根油条和大葱而已
如果论起煎饼的历史
可是源远流长,说来话长了
5000多年前的河南
在仰韶文化的多处遗址中均出土了
疑似用来摊煎饼的
——
&苍产蝉辫;
考古人员当时没认出来
在报告中称其为干食器、平底器
后来才回过味来
——
这不就是个煎饼的鏊子嘛
没错,摊煎饼馃子那个平平的圆板锅
正经名字叫作鏊(à辞)
中心略鼓,形似覆盘,下附叁足
&苍产蝉辫;
&苍产蝉辫;
《舌尖3·器》中的石板粑粑
隐约可见石器时代
先民们炮制煎饼的身影
河南焦作嘉禾屯窖藏中
发现了东汉弦纹铜鏊
魏晋墓出土侍女用鏊煎饼的壁画砖
与今天折煎饼的形样并无太大差异
由此看来,煎饼在很早的时候
就进入了古人的日常食谱
北齐高欢与臣子们宴乐
出了一个谜语——“卒律葛答”
在座的抓耳挠腮也猜不出来
石动筒(就叫这个名字)说:
我知道了,是煎饼
高欢表示回答正确,轮到你出谜了
石动筒便出谜“卒律葛答”
谜底呢?
石动筒答:还是煎饼
高欢不欢了
你这厮出跟我一样的谜语?
石动筒笑眯眯地说
我趁着您的饼铛热,又煎了一个饼呀
据南宋曾糙《类说》解释
卒律葛答是突厥语中前火食并的反字
前火与食并,合起来就是煎饼
唐朝才子段维嗜吃煎饼
一次文会,段维才思敏捷
每熟一煎饼,便成一韵精彩诗
&苍产蝉辫;
“段维……而乃性嗜煎饼,尝为文会,每个煎饼才熟,而维一韵赋成。”
——《唐摭言》
从晋至宋,尚有一风俗
一说熏火,一说熏天,一说熏大
总结下来,大概都指“熏天”
是要在人日——正月初七这天
于中庭煎饼食之,便是熏天了
“人日,凡正月之日,一鸡、二狗、叁豕、四羊,五马、六牛,七日为人。其占,晴为祥,阴为灾。俗煎饼食于庭中,谓之薰天。”
——《辽史·礼仪志》
当时还以正月二十叁为天穿节
需用红绳将煎饼挂在屋前
仿照当年女娲补天的情状
宋朝李覯作诗云此风俗:
“娲皇没后几多年,夏伏冬愆任自然。
只有人间闲妇女,一枚煎饼补天穿。”
在今天的广东惠州尚可见“补天穿”
但当地人早已不挂煎饼,而改做树铺粄
“宋以前以正月二十叁日为天穿节。相传云,女娲以是日补天,俗以煎饼置屋上,名曰补天穿,今其俗废久矣。”
——《历代词话》
河南登封高村的宋代墓葬中
出土了妇人煎饼的壁画
不过她们这饼是擀出来的
所以算作烙饼图更合适
元代给煎饼填上了馅
有卷煎饼、七宝卷煎饼和金银煎饼
其中,卷煎饼算煎饼界的五仁煎饼
七宝卷煎饼是羊肉馅的
金银卷则跟现代煎饼果子一模一样
是加蛋摊的煎饼
附食谱如下
自己动手即可享受
煎饼以绿豆粉为主料,调成糊状。摊成煎饼,形似荷叶,薄软如纸,然后卷上酥脆的棒槌馃子(油条)或馃箅,抹上面酱、腐乳,撒上葱花、芝麻、孜然等小料,从中间折起即可食用,还可以在煎饼上再摊上鸡蛋。
到了明代,每逢二月初二
各家各户要和面煎饼,号称薰虫
“二月初二日……各家用黍面枣糕,以油煎之,或曰面和稀摊为煎饼,名曰薰虫。”
——《酌中志》
清代蒲松龄是煎饼的死忠粉
专门写了一篇《煎饼赋》
讲煎饼好吃到什么地步呢?
有一个老爷爷蹲在墙角啃煎饼
又是抹酱又是卷葱,啃出了铿锵气势
一路过的锦衣公子有点羡慕:
“大鱼大肉换一个煎饼,可否?”
老爷爷慈爱地看着公子,掉了个头
用真实行动表示
老汉才不跟你换
野老于此,效得酱于仲尼,仿缩葱于侯氏,朵双颐,据墙次,咤咤枨枨,鲸吞任意,左持巨卷,右拾遗坠,方且笑锅底饭之不伦,讶五侯鲭之过费。有锦衣公子,过而美之曰:“愿以我鼎内之所烹,博尔手中之所遗,其可乎?”野老怃然,掉头不易。
——蒲松龄《煎饼赋》
不过,每个地方
就有自己做煎饼的方式
你家乡的煎饼
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
笔厂:煎饼果子饮食搭配一份
煎饼馃子搭配一碗锅巴菜。
将锅巴(即薄煎饼)切成柳叶细片,放到卤内,卤是用清油煸茴香、葱姜末,加盐、酱油、芡粉、水制成卤汁,纯素,保证清晨的肠胃不至于受到油腻的&辩耻辞迟;骚扰&辩耻辞迟;。
然后盛碗,再加麻酱、腐乳、辣椒、芫荽、香干制成。
煎饼馃子与豆浆(天津人一般叫 "浆子")可搭配一起喝。
1、煎饼的面,选用绿豆粉和面粉二合一,也可以只用面粉,但成品口感会稍粘.绿豆粉用多了,因筋力不够,皮儿容易破,不好操作,所以绿豆粉最多用到1/3。
2、葱花,根据个人喜好,不用也可以。
3、酱料,可用甜面酱,辣酱,也可加上适量的豆腐乳。
4、油条,剩油条如馃回软,可用平底锅先烤脆再用,也可换成炸的馃箅。